花盛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5章 今天才识睡美人,路痴导游,花盛开,红袖添香),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从华亭寺出来,何欢说:“老坐车也没意思,回去我们就走一走太华古道。走不走得动?”
“走得动!”大家大声回答,中气十足。
“嗯,走不动的就让人背。免费的脚力不用可惜了。”
女生们大笑,不怀好意地看着自己的男朋友。男士们都无语地看着何欢。
太华古道不像三清阁和龙门那么狭窄陡峭,大家一边跟着何欢走一边听他讲解, 也不觉得累。
“这条太华古道也是修建于元朝,为什么云州很多古迹都是从元朝起呢?因为在忽必烈征云州前,云州是相对封闭的。
云州在两千年前的战国时代,也建立了一个国家,称为滇国。后来归属于汉朝。但这个古滇国现在已经成为一段秘史。
留给我们的可能只有2006年发现的万人坑遗址和出土的青铜器,展示着古滇国的辉煌和苦难。”
大家感慨地点头。
“云州真正纳入中原统治者的版图是在元代,之前它就是附属国的形式。所以它保留了很多的土著。
加上很多从元代开始迁移来的北方民族,和统治者实行的土司制度, 就形成了今天民族众多的局面。
很多有记载的历史文化,也就从元朝开始。太华寺原名佛严寺,跟刚刚三清阁一样,也是由元代梁王所建,后来被黔宁王沐英奉为家庙。
中央对云州加强统治,从元代始,到明朝沐家世袭镇守云州两百年,清朝吴三桂镇守云州,随着这些强人,云州的历史也就融入了这个大家庭,一起跌宕起伏。”
何欢便围绕太华寺讲起从沐英镇守云州到建文帝在太华寺僧居避难,道出云州的历史。
大家正听得心情跌宕起伏,不知不觉就到了太华寺。
何欢抚着寺庙前的栏杆,“你们看这大理石栏杆精美不精美?”
大家摸着雕花的大理石栏杆。
“我不知道精美不精美。”一个游客说,“你说它精美它就精美!”
游客们笑了,都望着这个博学多才的导游。
何欢笑道:“我现在指鹿为马都可以呀!”
在大家的笑声中, 拍着栏杆,“这是平定吴三桂叛乱后,云贵总督拆了五华山的平西王府,把平西王府的建筑材料弄到这儿来重修了太华寺。
因为太华寺在那场战火中遭到了毁坏。这叫拆东墙补西墙,也叫一报还一报。因果循环,很符合佛门教义。”
“哈哈哈……”来到佛门圣地,大家又捂住嘴。
跟着何欢进去瞻仰一下这座千年古刹。
一个游客说:“说实话以前我来过睡美人山,感受就是西边有座山,山上有座庙,今天才认识了睡美人啊!才知道这座山如此丰富的内涵!”
大家纷纷点头,何欢也笑眯眯的。旅游就是这样,你看到了什么,感受了什么,很大程度与同行的人有关。
一般导游是到一个景点简单介绍一下,何欢这一路走来,围绕太华寺,就把云州历史梳理了一遍。
从太华寺出来,坐上电瓶车回到游客中心。
何欢带他们朝游客中心对面走去,苍松翠柏与花坛间立着一座雕像。
“这是人民音乐家聂耳的墓。聂耳生于春城,二十四岁东瀛求学,游泳时溺水于藤泽市海岸。
与他并称为云州二士的张天虚, 也是他的好友,前往岛国把骨灰带回来, 安葬于他生前最喜欢的美人腰。”
讲着聂耳的生平,大家跟着他上去瞻仰这位音乐家。
“墓园修建成了月琴的形状,七个花台,象征着七个音阶。二十四级台阶,象征他在人间的二十四年。
青松翠柏列阵,聂耳长眠此间。共和国国歌响起之时,想必九泉之下也拉响了琴弦。”
游客们不禁泪盈于眶。
走到墓前,何欢道:“愿江山不改,国歌永远伴随这位音乐才子!”
大家在墓碑前肃立,热泪盈眶,脑海中仿佛回荡起义勇军进行曲,心潮澎湃。
“二十四岁!”大家不由感慨,惋惜,心疼!这样的才子居然英年早逝!
何欢带他们走下琴台,“你们二十四岁在干嘛?”
“我在和女朋友爬睡美人山啊!”一个小伙子牵着女朋友的手,“你呢?”
“扎心是吧?我二十二!我相信我二十四岁的时候也会有女朋友的!哼!”
谷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