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蓝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59章 新内阁辅,海上升明帝,木子蓝色,红袖添香),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殿上一众会推大臣们,也没想到这次会变化这么大。
面对皇帝直接开始的会推第一项,推选首辅,大家也只好顺着开始商议。
吏部尚书、内阁学士兼翰林学士,协理大臣徐石麒第一个提出人选,“老臣以为宋首辅在阁三年,从龙起义,劳苦功高,有目共睹,如今也年富力壮,可继续统领内阁,辅左陛下,老臣推选宋首辅连任!”
黄道周、蒋德璟等协办大学士也赞同。
宋之普才能不算很好,但他统领的内阁也是很安稳的三年,况且他还有个东林身份,若是此时去相,难免让人引起不好的联想。
左谏议大夫洪承畴一直在琢磨皇帝的话,他知道以皇帝的性子,既然把事情弄这么正式,那么就没必要再去留宋之普。
而且他自反正归来后,其实在朝中完全成了孤臣,他也有意维持自己这般孤臣的定位,很少与以前的关系们再怎么往来,很忠实的充当着自己谏议大夫之职,在监督这块还是很履职的。
上任以来,都弹劾拉下上百官员。
“陛下,宋首辅确实劳苦功高,不过既然要组新一届内阁,臣以为还是当有些新气象,内阁换届更替,也能让中枢更有活力。
臣推举川陕五省经略文安之为首辅,他在西南主持一方,表现极为出色,既安稳了四川,又平定了云南叛乱,还收编了西营,击败了清军,夺回了汉中、甘肃,功绩赫赫,由他入朝,带领新内阁,辅左陛下,极为合适!”
推选文安之,是洪承畴顺着皇帝的思路找到的合适人选。
既得出身正,更得品德坚,还得有足够的功绩,而这些文安之都符合。
文安之今年五十六岁,六十不到,符合年富力壮这条,天启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是张国维、蒋德璟同科,进士庶吉士也是非常正的出身了。
而他在绍天朝以前,历任翰林编修、南京司业、少詹事、礼部侍郎、国子祭酒这些,也都是清要之职。
何况还因薛国观构陷削籍归,反而是加分项。
弘光朝,召为詹事,不出,复拜为礼部尚书,仍不出,这也是加分项。
而后来朱以海征召,他欣然出山,孤身赴郧阳为巡按、监军,有了二破襄阳之功,后来迁偏沅巡抚,更有平定叛乱之功。而此后入四川,奉旨经略五省,这功绩就更别提了。
纵观绍天朝那些镇守一方的大臣中,没有谁的功绩比文安之更盛。
就算张国维、黄道周、堵胤锡、朱大典、何腾蛟、瞿式耜等都不如。
推选新首辅,那肯定既得看出身,更得看能力,而能力不是说出来的,得看做出来的功绩,文安之的功绩,当之无愧。
文安之还是东林人。
文安之天启二年进士,当年那榜状元为文震孟。文震孟是文征明的曾孙,二人同科中榜,后来都分在翰林院。
两人都是文天祥之后,论过辈份,属于同出一族,文震孟还长文孙之一辈。
文震孟即是文征明曾孙,也在东林书院顾宪成名下读书,是有名的东林党人,他考中状元的时候四十七岁了。
对于晚一辈的二十九岁族侄文安之,既欣赏才能,也喜欢其忠直,将其引见给了东林党第一位首辅叶向高。
文安之于是拜在叶向高门下,也成为东林一员。
虽说文安之在崇祯朝名声不算特别响亮,但是因为他并不太喜欢党争。
洪承畴觉得在此时,东林这个身份,并不会给文安之减分,反而有加分,因为文安之明显属于皇帝比较赏识的那种老东林,而不是冒辟疆他们那种少东林,或者钱谦益那种伪东林。
殿中不少大臣也各推举自己的人选。
有人推选张国维,有人推选徐石麒,也有推黄道周的。
大抵是推了十几个名字出来。
基本上还都是不错的人选,浙东从龙有功,后来或在朝中任要职,或出镇一方。
也有人推刘宗周的,这就明显不合适了,刘宗周做个监察官不错,若说首辅或阁臣,就明显不适合了,皇帝也是直接无视。
朱以海今天搞廷推,当然不是真要由大臣推选,只不过是要借此机会,正式确定内阁三年一任,到期换届这个事情而已。
首辅宋之普已经定了要外出为云贵总督兼云南巡抚,所以要换新首辅,这个首辅他甚至也早有了既定人选。
其实张国维、朱大典、徐石麒都还是不错人选的。
但最终他还是打算用文安之。
最主要的就是文安之功绩够大,虽非浙东从龙元勋,但这功绩那是实打实的,既然西南那样恶劣的局面,他都能主持经营的这么好,那么入朝为首辅,也绝对不会有问题。而且文安之不仅在地方干的出色,他以前在朝中也是做过翰林检讨、少詹事、礼部侍郎、国子祭酒这些官职的。
皇帝提起笔,在宣纸上写下了文安之三个大字。
让内侍拿着举起面向廷臣们。
“圣人钦选,西南五省经略,夷陵县公文安之为新一届内阁首辅!”
“加封文安之建极殿大学士,加少师兼太子太师,授开府仪同三司,晋魏国公!”
皇帝让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徐石麒亲自草写拜封首辅、加封官爵的诏书。
诏书成,令当殿宣读,然后派内侍前往宫门宣读诏告,并派人将在京朝集的文安之请上殿来受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