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7 大水车
吃饭的萝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257 大水车,穿越:赳赳大秦,做我打工人,吃饭的萝卜,红袖添香),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黄贺也考虑过买几台抽水机,可是这里没发电机,也没汽油。
如果单靠他每日来回运这些东西,那估计他也干不了别的事情,只能靠秦朝老百姓发动聪明的小脑袋瓜了。
黄贺拥有超越秦朝2000多年的技术手段,他提供了几种思路。
譬如灌溉水车。
历史上记载,最早的灌溉水车,大约要在东汉时期才会出现,这是一种利用水力运转的机械,可极大的节省人力。
黄贺自己是不会做,可是骊山上不缺木匠。
家具厂里的那些木匠工人,各个心灵手巧,工作积极性超高,黄贺只负责提供照片和图纸,家具厂在两天内就制作出了第一架水车。
如今的家具厂,每天至少产出上百件家具,已经形成了流水线雏形,可以快速制作加工。
这些人原本就是从全国各地召集来的能工巧匠,不仅有木匠,还有石匠、铁匠,挖坑的、搬山的、雕刻的、绘画的,天上飞的、地里跑的、水里游的,没有他们不会造的。
这种状似古式车轮的水车,又名天车,轮辐直径在20米左右,可提水高达18米。
轮辐中心是合抱粗的轮轴,由一根长六米,口径0.6米的车轴支撑着24根木辐条,呈放射状向四周展开。
当第一架水车被搬运到河槽边上的时候,半个骊山的人都跑来看了。
那真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
附近的孙家坪、孙井村、赵家村、柳丰村、常湾村、张岭村、北坡村、和坪村的老百姓都闻风而来。
水车安装完毕,沟渠里的水冲刷着辐条顶端的刮板和水斗。
刮板刮水,水斗装水。
渠沟里面的湍急水流撞在刮板上,溅起朵朵浪花。
借着水势,水车缓缓的转动,一个个水斗装满了河水被逐级提上去,到了顶部,装满水的水斗自然倾斜,将水注入渡槽,河水便顺着挖好的渠沟流向远方。
“成功了!成功了!”
虽然已经用小型的水车试验过多次,但是这种庞然大物果真能发挥作用,还是让许多农民欢呼雀跃。
有了这个东西,以后浇水灌溉,就不用一桶一桶从河边提,也不用肩扛手挑了。
许多被压弯了腰的老头、老太太,一脸羡慕的看着水车,似乎在想,如果能够晚生几十年,也能用上这样方便的东西了。
一架水车的造价在300斤粮票左右,这个钱,黄贺不准备向百姓收取,而是由骊山县的衙门出资。
基本上骊山辖区每个村都要用上这样的水车,所需水车总量应该不少于100架。
黄贺自然也是高兴,他让韩谈奖励了制作水车的工人,每人100斤粮票,这些家具厂的木工们自然是喜出望外。
“大仙,这批水车造价不菲,如果全由县衙出资,恐怕会造成财政赤字的啊。”陈楚生巴拉巴拉了半天,一句话,骊山县衙财政也吃紧。
毕竟钢铁厂、硫磺矿、硝石收集小队、煤矿等产业是只进不出,无法创造效益的同时,还要占据大量的劳动力和劳动成本。
而黄贺又不同意苦一苦骊山的农民,这就导致家具厂和造纸厂两个工厂的产出,却要养活整个骊山的行政体系,还有附加的重工业。
黄贺指着天道:“你再好好想想。”
“大仙的意思是说等着天上掉馒头?”
黄贺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掉什么馒头,我是让你眼界放开一点,别只盯着骊山这个小地方,要着眼世界,放眼未来。”
陈楚生摊了摊手道:“没钱,看不了。”
黄贺无语的捂住了额头:“老陈啊,真是被你打败了,我给你讲,咱们骊山能够有今天的发展,靠的是什么?”
“是什么?”
“技术垄断啊!”黄贺恨铁不成钢,“家具、造纸、钢铁、煤炭,哪一样不是技术垄断?你说如果咱们的水车被其他地方知道了,他们会不会眼红?”
“那还用说,这个大水车的灌溉能力可以达到三四百亩,如果整上一架,不知道可以节约多少人力。”
黄贺又问:“那你说他们会花钱买吗?”
“大仙的意思是说,我们要把水车卖给他们?”
黄贺一拍大腿,“对头,你老终于开窍了,我就说嘛,做生意不能死板,不能局限在固定的思维里面,咱们有了好东西,那就得拿出去换钱,而且咱们骊山的家具制造规模大、流程化,就算别人想模仿,他们的造价成本也比咱们高。”
“这样一来,咱们就能垄断市场。”
陈楚生有些犹豫:“这么好的东西,卖给别人,可惜了,如果秦国人用了水车,他们的粮食产量肯定会提高,到时候他们吃饱了,会不会来打咱们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