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凤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章 四方云动,崇祯之军火大明,一纸凤冠,红袖添香),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沈阳皇宫,崇政殿。
7岁的顺治皇帝坐在龙椅上。
多尔衮、代善、豪格、多铎等八王分坐大殿两侧。
坐在顺治帝旁边的是布木布泰,她轻声询问:“摄政王,消息可靠?”
多尔衮道:“回皇太后,除了前些日子吴三桂求援的信里提到,这个消息已经从多方证实。”
豪格大声道:“既如此,臣请命带兵六万入关。可保我大清十年衣食无忧。”
“肃亲王小家子气了。”多尔衮站起身,“既然崇祯已死,我们上个月谋定的作战计划就该全部调整。”
原来,在三月初,建虏就已经决定再次南征。
“哦?摄政王的意思是,调整了计划后,能抢到100年的财富?”豪格厉声道。
“本王说了,肃亲王小家子气了。此时此刻,正是我大清入主中原的良机!”多尔衮朗声道。
此话一出,大殿鸦雀无声。
占领中原是女真多年来的夙愿,上个月,多尔衮还说入主中原为时过早,不想如今竟然直接改口。
布木布泰向前倾了倾身,问道:“有多大把握?”
“回太后,臣有八成把握。如果吴三桂同意当大清的平西王,臣有十成把握。”多尔衮语气坚定。
“那谁领兵?”豪格问道,语气森然。
豪格是皇太极长子,因多尔衮阻挠而没能登基称帝,心里恨极了这个摄政王。语气自然生冷。
多尔衮不屑的看了一眼豪格,说道:“自然本王统帅。”
“需要多少人马?”豪格又问。
“依旧按原计划,征召全国10岁以上,70以下所有壮丁,得12万大军。四万留守,八万出征!”多尔衮直视豪格。
“摄政王夸下如此海口,举全国之力南征,风险极高,可敢立下军令状!”豪格站起身,死死盯住多尔衮。
多铎恼怒至极,直接蹦起,“肃亲王,你太放肆了!”
多尔衮抬手制止多铎,“有何不敢,只要我军上下齐心协力,政通令达,在此良机,入主中原又有何难!”
随即,在各旗主、亲王、郡王的见证下,多尔衮立下军令状,散朝后,豪格大笑两声,扬长而去。
“哥,你怎受豪格相激,立的哪门子军令状!”多铎很是不忿。
平日多尔衮从没将有勇无谋的豪格放在眼里,不想今日竟然受其激将,让亲弟弟多铎大为不解。
“哼,豪格以为给我挖了坑,实不知自己已入火坑。将来他若不听我将令,本王随时要了他脑袋!”多尔衮狠狠的说。
多铎听后如醍醐灌顶,心情顿时好了起来。
……
山海关。
崇祯站在城墙隐蔽处,远眺东方。
那里有肥沃的土地,更有大明的心腹大患。
吴三桂跪在其身后,双手高举着一封信笺。
王承恩接过信笺呈给崇祯。
朱友健一目十行,缓声道:“平身。”
“谢圣上。”吴三桂思考再三,才写了这封信交给崇祯。
如果崇祯将这封信当众展示,吴三桂将身败名裂,死无葬身之地。
“写的很好,着人送去吧。”朱友健说道。
吴三桂接过信,当着崇祯的面卷起,塞进竹筒,上了蜡,扔下城墙。
不多会,一个人影从墙根窜出,捡了竹筒,四下张望一番,确保安全后,纵马东去。
朱友健看的真切,回头对吴三桂说:“做的还算隐蔽。”
做完这些后,朱友健带着吴三桂回到议事厅,黎玉田等人早已等候,看到吴三桂紧随崇祯,都有些眼热。
“圣上,痛骂闯贼的文书已经传出去了!”黎玉田道。
“做的不错,不能只走官驿,还要派心腹之人前往京畿各地张贴!”朱友健厉声道。
黎玉田听了一缩脖子,这是要激怒李自成啊,到时候他大军来征讨,不知山海关这5万人在没有任何支援的情况下,该如何应对。
难道皇上有其他援兵?
黎玉田正在暗暗思索,就见崇祯拿出圣旨,命人将陕西、山西等地的长城守军,尽数调往山海关一线。
“圣上。”黎玉田说道,“长城西段的守军大多投了闯贼,已经离开驻地,目前听调之兵可能不足5000。”
“嗯,朕知道。”朱友健没有多说,只是吩咐了练兵的一些安排,就离开了。
关宁铁骑一改之前的操练形式,侧重练习3人小组配合的攻守方法。
之后几天,朱友健除了遣出2000人进入燕山山脉后,再无其他军事安排。
他每天只是游走于各个军营,几乎见过每一位士兵。
朱友健完全不摆皇帝架子,经常和士卒聊家常,偶尔还和士兵过招。
不出两天,皇帝身手不凡的消息便不胫而走,这继续推高了崇祯在士卒心中的地位。
就在昨天晚上,朱友健更是开了个联欢会,皇帝威仪什么的统统不要了。不仅几位总兵看不过去,就连范景文四人也是颇有微词。
但是朱友健依旧我行我素。
这日,城墙上有两位将领并肩而行。
“高总兵,大战在即,你说圣上只顾着操练他所谓的单兵战力,丝毫不提加强城墙守备之事,这不是……不是……”黎玉田心中有话,却不敢说下去了。
高第捋了捋胡须,没有说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