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惊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七十九章:下西洋的历史惯性,重生朱棣之子,步惊俗,红袖添香),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他一直都知道朱高煦文武双全,而且多有发明创意,如成本低制作快的洗衣皂、新币的构思、火铳改进升级为鸟铳与燧发铳的建言等,但是这些发明创意并没有跳出大明目前掌握的工艺水平,是有其发明基础的。
就连那份很多大臣阅览之后,赞不绝口的科举革新章程文稿,也不是朱高煦一天两天就想出来的。
在朱高煦任职直隶校尉期间,朱棣曾亲眼见到过朱高煦翻查典籍,研读自隋唐以来的各种科举制度。
他还知道朱高煦仔细专研大明开国之后朱元璋推行的官学模式后,亲自前往应天府境内的个别县、乡巡视县学、乡学、社学,前后用了数月的时间,这才探索出一个科举革新方向。
之后朱高煦开始起草有关科举革新的文稿,一直到本月初二被朱元璋召回京师后,朱高煦才将过去的稿件汇总,最终形成目前的科举革新章程。
然而,削藩却是影响大明国运的重大国策,没有足够的人生阅历与见识,是很难对这种涉及到国家层面的大政方针形成个人独特见解的。
就算有见解,最大的可能也只会是人云亦云的泛泛之谈,根本把握不到削藩的核心。
可朱高煦说的,却直指削藩本质。
朱棣一时间也辨别不出朱高煦话里的漏洞,只觉得极有道理,但让他分析指点却又不知该从何处说起,他憋了半天,最后只能继续刚才“从重处置”的话题往下说。
“若朝廷施行削藩之策,必然绕不过塞王,如此北疆的边防该如何从新布局?手握重兵的大将是否会不服从调令?或拥兵自重?所以,朕要御驾亲征北方残元,以为震慑,而在此之前,朕必须将朝堂上的反对者清理干净,将与朕不是一条心的人赶出朝堂。”
“朕这次对那些高举祖制,拥护你大哥的人从重处置,就是要表达一个态度,让其他人都知道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如此一来,其余人等就不敢再虚与委蛇。届时朕御驾亲征残元,你坐镇后方,俺们父子一心,方能打造出煌煌的永乐盛世!”
朱高煦听到这里,明白了朱棣的打算。
朱棣这也算是对他推心置腹,坦诚相待了。
“可咱有些头疼,如今这天下的亲王除了你宁王叔之外,皆在京城。俺奉你太祖爷爷之命,将诸王改封于中国之外,便可顺利完成削藩。可中国之外太大了,没有个参考的范围,该将诸王改封去何地何处?万一某些封地是沃土,令若干藩王坐大而成尾大不掉之势,日后威胁朝廷地位,俺岂不是成了大明的千古罪人?”
朱棣说的激动,不再用“朕”来自称,而是换上了深入骨髓的口语化的“俺”。
“因此,俺要派遣人出海,一路巡视过去,探一探中国之外的山川地理,再绘制些图册带回来。对于那些好地方,咱朝廷直接管理,次一些的地方,便封给诸王。”
朱高煦以为历史上朱棣派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寻找建文帝朱允炆顺便展露大明天朝上国的国威,而现在朱棣推行下西洋的国策,出发点竟然是为了诸王改封。
这或许便是历史的惯性,下西洋必将由朱棣开启!
PS:终于抢在除夕前完成了两章连更,求推荐票、月票、各种支持!明天休息,我会加油码字,争取爆发一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