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秘而不宣
令狐冲啊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一十四章 秘而不宣,三国新势力:辽东我称王,令狐冲啊冲,红袖添香),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可以说,刘秀的度田令一经往下放,就被各地的州郡官吏给卡住了。由于天高皇帝远,一些地方官在执行中由于执行不力或者错误的执行,完全将刘秀的度田诏令变了样。他们多行诡诈,投机取巧,以丈量土地为名,把农民聚集到田中,连房屋、村落也一并丈量,百姓挡在道路上啼哭呼喊。他们优待豪强,而侵害苛待贫弱的百姓。
当时各郡各自派使者呈递奏章,刘秀发现其中陈留郡官吏的简牍上面有字,写的是:“颖川、弘农可以问,河南、南阳不可问”。
刘秀纳闷了,便责问陈留的官吏这是怎么回事?
官吏不肯承认,狡辩在长寿街上捡到的,刘秀听到很生气。
当时十二岁的刘阳,在帐子后面道:“那是官吏接受郡守下的指令,将要同其他郡丈量土地的情况作比较。”刘秀听此便问:“既然这样,为什么说河南、南阳不可问?”
刘阳道:“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田宅逾制,不可为准。”
这意思就很明确了,河南帝城都是大臣,南阳是皇帝的故乡,都是皇亲国戚,就算违规违法,也得网开一面,不能作数。
刘秀随即命虎贲中郎将责问陈留官吏是否如此,陈留官吏这才据实承认,确如刘阳所说。
作为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中华大地的主人,刘秀下达的度田令查田,一到地方就不灵光了。可把他气得不行,直接派遣天子使者,下到地方对俸禄二千石官吏中徇私枉法的行为进行考察核实。同年刘秀先拿大司徒欧阳歙做了个典型,不顾其“学为儒宗,八世博士”的大儒身份,以及千余人的联名哀求,果断下狱,关到年底就死在狱中。
随着度田的深入调查,那些奉旨不遵、度田不实的官吏一一遭到处罚下狱,一次度田就杀了三公之一的大司徒和河南尹等十几个高官。
可以说度田的难度千难万难,毕竟世家大族的人脉广泛,帝国的统治跟牧民又离不开这群垄断了知识跟晋升通道的豪族。也正因如此,世家大族侵占土地人口的祸根,从东汉建立开始就埋下了。
公孙修默默地听完,忽道:“西东两汉的政策虽说有利有弊,可长此以往,还是汉文帝的三十税一是轻税,即使百姓无百亩耕耘之地,收的仍是固定税额,给百姓的盼头是多劳多作,耕上二十亩也是那么多的税,一百亩也是如此,自然积极开垦。光武帝以实际亩数征税,意味着多田者多纳税,少田者少交税,看似公平,实则也打压了百姓种地的积极性。毕竟种一亩,每亩都要被抽走田税。”
邓艾闻言倒是一愣,细思少许,觉得燕王所言不无道理,道:“此言倒是不虚,治国之道,策论往往有利有弊,取利大而弊小而行之。”
公孙修不再深究这一问题,打压豪强当然是一定要干的事,就连刘秀这样的借豪强资助起家的皇帝,也要在取得天下后整治一番,何况是自己呢?
大量的物资被运送回燕国,沓渚柳氏生产的船也相继下水,最好的试船法就是开到高句丽沿岸,把物资、人口、牲畜平安无事的载回燕国。
春去秋来,王朱也临近分娩之际,宫中御医、接生婆、侍女全都调到宫内,等待这神圣的一刻。
公孙修深居简出,常伴左右。王朱即将为人母,脸色也颇为紧张,时有忧虑发愁,幸好有丈夫在侧,嬉笑打闹,说个笑话之类的,倒也排解了不少的忧愁。
这一日,王朱从梦中醒来,脸色惊恐,公孙修在一旁幽幽醒来,皱眉问道:“怎么了?是不是做噩梦了?”
王朱额上冒出细细的汗珠,苦笑道:“王上,臣妾做了一个梦,梦见山崩地裂,四海沸腾,日月也失去了光彩,有盘踞长空的金龙飞入臣妾腹中……臣妾一惊,就从梦中惊醒,这究竟是吉兆还是凶兆?”
公孙修一愣,随即有些好笑地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罢了,定是你每日都想着未出世的孩子,成了一个执念,便成了梦。”
王朱脸色苍白,摇头道:“不是的,这个梦太真实了,便好似真实存在一般,你说孩子生下来,到底会是怎生模样?”
公孙修又是一阵安慰,好言劝抚,直到后半夜才安心睡去。
“噩梦当然是噩梦了,难道真的有鬼神之说么?”
他摇头一笑,这么一折腾也睡不着,走出寝宫,在殿前的台阶上坐着,守夜的禁军都有些疑惑,怎得燕王大半夜不睡着呢?
沉寂半响,他突然惊觉,暗想:“恐怕不是做梦,朱儿毕竟将为人母,为了未出世的孩子做打算,这般编排一个子虚乌有的奇事。毕竟哪朝皇帝的出生都是玄之又玄,什么龙盘其母身而生、什么浑身黄赤、什么天降祥瑞之类的。”
想到这里,他嘴角抽搐,心想我这个唯物主义者怎么可能信这玩意儿呢?
倒是又一个更大的难题浮现了起来:立储。
作为一国之君,任何事都不能一意孤行跟偏激,否则就会打破安宁的局面。自古以来立储都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这是中国自古以来的古训。
在这个制度下,即便太子的才能平庸,比不上其他诸子,或者当皇帝的更青睐小的儿子,最终也只能忍痛把皇位传给太子。出生又不是能选择的,要不怎说投胎是门技术活,早生一年是太子,将来是皇帝;晚生一年是皇子,以后当藩王。
跟罗马的制度就截然相反,罗马帝国是立贤不立长,看似制度完美,毕竟择优者为王,然而这些王子又有哪个会认为自己是差劲的那个呢?
下意识都把自己当成最优秀的王子,群臣也会态度各异,有的认为大王子出众,有的认为二王子诸王最贤,瞬间分裂成对立的各派,导致战乱不休。
中国的嫡长子制度,虽然也经常因为立了太子,仍有小儿子篡位,毕竟天下一人的宝座实在是太诱人了,兄弟残杀的比比皆是,其中著名的篡位者有李世民、朱棣等代表人物。
即便不是由先帝册封为太子而登基,可李世民、朱棣在继承人的问题上,唐太宗钟爱于四子李泰,明成祖则钟爱最像他的次子朱高煦。即使自己也是次子、庶子出身,即位当上皇帝后,依旧会自觉地遵守“嫡长子制度”,这是中国自西周时期到清朝末年封建王朝划下句号的三千年不变的政治格局。
司马懿之孙司马炎,在立储一事更加无奈,司马炎的太子司马衷是出了名的蠢皇帝,可能就是常说的低能儿,百姓饿得没有米饭吃,司马衷惊讶地问出“何不食肉糜”这样的蠢话来。刘禅降魏入了魏国,沉迷娱乐之间说了句“此间乐,不思蜀”,勉强说得上是昏庸,司马衷之流基本就是智商六十上下徘徊的了。
当然,司马炎也有自己的苦衷,虽然儿子是个低能儿,可司马衷的儿子司马遹却自幼聪明,也正是这点给了司马炎不废掉太子的原因。
时值宫中起火,司马炎登楼远望,年仅五岁的司马遹把他拽到暗处,言道:“晚间起火,应当防备刺客等变故,不能让火光照在陛下身上。”
这让司马炎惊喜不已,心想这孩子长大后是祖父晋宣帝司马懿一样的人物啊!太子司马衷虽然智力低,可身体也不是很好,多半要早逝,到时候孙子司马遹为西晋的第三位皇帝,必能把司马家发扬光大。可惜的是,最后死于贾南风之手,没能熬到当皇帝的那一天,晋祚也由此断绝。
关于司马遹值得一提的是,此人的生母是司马炎后宫的才人谢玖,因为担心司马衷这个蠢儿子不懂得床第之事,才把才人送给司马衷,手把手教开车。由于贾南风善妒,谢玖求武帝送其回宫修养,司马遹在宫中长大到了四五岁,司马衷都不知道有这个儿子的存在。
司马遹究竟是司马衷的儿子,还是司马炎的种,至今仍是一个充满草原味道的故事。毕竟司马遹聪慧到了足以被评价为比肩司马懿的神童,遗传谁的基因很难说。
燕国虽小,可是五脏俱全,也会面临权力交替一事,就说从叔祖父公孙恭、父亲公孙渊,再到他自己,三代人也是互相篡了个遍。
公孙修可不希望自己年迈衰老那一天,自己从小看着长大的儿子,会在某一日提剑带兵来到王座面前,指着他的咽喉胁迫退位让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