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者即正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一十三章 博弈,伐清1652,胜者即正义,红袖添香),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李定国五万大军入粤,广东地区的本土抗清力量受到了极大的鼓舞,纷纷起而响应,四处袭击清军,配合大军作战。
高文贵攻下封川县后,很快便率兵占领了广宁,四会, 肇庆北部的清军不敢抵抗,但依旧鲜有投降,纷纷撤往广州。
而广州府北部的清远则在高文贵数百偏师和当地义军的合击下被意外收复,韶州府的地方义军听到消息后也开始活跃,四处攻城,但广东清军似乎将韶州视为撤退的后路, 依仗官道边上的数座坚城负隅顽抗,义军几乎没有得手。
吴三省在攻下德庆之后, 率领部队东进会合李定国主力,高文贵则在两日之后抵达三水县以西的烂柯山,时刻监视广州清军的动向。
这个时候,接到了肇庆急报,清远急报的尚可喜,耿继茂,线国安三人才发现自己中了李定国的“瞒天过海”之计,新会这边虽然声势浩大,数万人马海陆并进,但明军真正的目标却是肇庆。
可问题是,现在尚可喜已经率部进入新会,城外窦名望本部兵马近两万,地方义军,投降绿营又有一万余,想要突破重围撤回广州,恐怕只会损失惨重。
线国安倒是还在新会城城北牵制明军,但他要是撤回广州,支援肇庆, 那尚可喜可就只能是等着城破身亡了。
没有城外的牵制和接应,仅凭尚可喜的两三千藩兵,想要突破三万人马的重重包围,可能性并不大。
于是乎,救援肇庆城的任务,便落到了靖南王耿继茂的肩上。但他担心广州城城防空虚,郝尚久和张名振知道后会不惜一切代价来袭。同时,耿继茂对于李定国十分畏惧,生怕重蹈孔有德覆辙,所以迟迟不敢出兵救援。
而李定国如今已经将肇庆团团包围,新会的局势也在控制之下,在火炮弹药充足的情况下,又有十倍以上的兵力优势,攻取肇庆不过是时间问题。
但他也知道,肇庆城高墙坚,广州更是如此,要想在清军援兵抵达广东之前攻下广州,收复广东全域,必须得将尚可喜, 耿继茂和线国安三部主力消灭在城外平野之上。
大西军虽然此时在广东战场上占尽了优势,但整体实力仍旧不如清廷, 不过是利用时间差,在局部战场占据优势罢了。所以,一旦清廷援兵抵达广东,局势必然恶化,这是孙可望和李定国都不愿意看到的。
出于全局考虑,李定国在第一天炮轰之后,随即下令减弱火炮轰击的力度,同时放松包围圈,让城内清军的消息得已传出,打算围城打援。
另一边,郝尚久和张名振已经分兵,郝尚久率部一路西进,最终推进到了龙川东岸的老龙埠,与马雄和吴六奇隔岸相对,但并不着急进攻。
马雄早已经做好了万全准备,方圆几十里的舟船全部被他收罗了起来,郝尚久想要造船架桥渡河,少说也得准备个七八天,中途还免不得被占有优势兵力的清军半渡而击,所以他并不敢轻举妄动。
当然,仅凭郝尚久的兵力,其实并不足以击败马雄吴六奇的联军,这点郝尚久心里也一清二楚,但张名振已经率主力撤回潮州,准备从惠州南部的平海登陆,包围惠州,动摇此处清军的军心,他要做的就是虚张声势,让对面的清军以为张名振主力还在后方。
且说,孙可望一早便承诺将惠州,潮州战后划给张名振驻防,换取对方的军事支持,而张名振上次的长沙之行,也答应了孙可望到时派遣基层官吏,接管地方民政,军法队入驻惠州和潮州,接受其对军队的整编,同时还把张煌言卖给了孙可望。
张名振麾下的鲁王一系并没有那么容易就被收服,特别是作为南明旧官僚,张名振,张煌言两人不仅有着独立的军队体系,行政班子,还得到了永历朝廷君王和群臣的信任,这使得孙可望的政治优势大大减弱。
不过,张名振如果没有孙可望的支持,也发展不起来,抗清更是无从谈起,所以他只能和孙可望进行利益交换,趁机壮大自己,为此甚至接受了战后张煌言被孙可望调入中央的要求。
战争从来就不只是战争,广东的战局背后,是孙可望开拓财源兵源,缓解湖南广西两省财政和人口压力的关键,也是他利用张名振挑拨永历皇帝和李定国关系的关键。
而对于李定国和张名振来说,广东战局决定了他们是否有一块独立的粮饷地,立足点,更是他们确立自己在抗清力量中地位的关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