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十三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九百零三章 无爆米花不成电影,好莱坞制作,白色十三号,红袖添香),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自1885年第一台爆米花机发明后,由于爆米花机的便携性,爆米花成了参与户外活动、参观马戏的顾客的首选零食,爆米花的便利性还在于不依赖厨房就能大规模生产,而另一种常见的零食——薯片就做不到,因此在竞争中落于下风。
但是,当时有且仅有一类娱乐场所没有出现爆米花的身影——电影院。
那时,电影院非常高端正式,爆米花这种小零食无法进入电影观众的法眼,而影院经营者也不想把伴随爆米花而来的脏乱和浓郁的香味带进他们整洁的影厅。同时,由于当时的电影都是默片,咀嚼爆米花的噪音也会严重影响观影体验。
但是技术和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一切。
最重要的电影技术革新是同步声音的加入。
1927年之后,人们就可以听到电影中的角色说话了,而不需要一直阅读电影的字幕。这让电影的市场向新一批观众开放——这些观众中大部分是比较穷的文盲和年轻的孩童。
这些观众不会被影院富丽堂皇的设计吸引,对他们来说,因为一些有趣的小零食而弄脏影院的地毯,似乎也不是很困扰的事情。与此同时,由于电影进入有声时代,爆米花带来的噪音也不那么明显了。
不久,美国迎来了经济大衰退,很多影院走向衰败,那些苟延残喘下来的也并不乐观,所有从事电影相关产业的人都在受罪——除了那些证明了爆米花是涂着黄油的金矿的街头小贩。
爆米花成了那时候的人们最便宜的奢侈品,也成了第一种被人们偷偷藏在大衣下带进电影院的零食,在那样的黑暗日子里,人们却可以通过在街头卖爆米花来维持生计,甚至发家致富。
一个东海岸的院线进行了一种尝试——他们在院线中较小的影院里贩卖爆米花,而旗下5家高端电影院仍然不贩卖任何零食,为保持环境的整洁。
结果是,卖爆米花的影院都盈利颇丰,而五家高端影院则赤字不断。
最终,院线的管理者意识到,爆米花才是影院盈利的关键,爆米花实实在在的拯救了电影院的生意,以至于一位大萧条时代的企业家给出了这样的建议——找个合适的地方去卖爆米花,然后在旁边建一家电影院。
如今可以说是一个无爆米花不成电影的时代。
在几十年后的今天,对很多人来说,没有爆米花的观影体验是不完整的,而对电影院来说,爆米花有着和过去一样的重要意义。
影迷时常抱怨影院卖品的价格太高,但是在卖品中的爆米花,观众则常常会忽视它的成本与定价,大多数影院在卖品方面的毛利率超过百分之八十五,每年来自卖品的利润一般占影院总利润的百分之五十,远远超出在票房中的收益。
由于电影制作方、发行方在电影制作和发行方面的投入非常大,因此他们有理由从票房收入中拿走更多,但是电影院的高额租金、大面积的空调费用、不断更新的环绕音响和座椅以及数字3d系统等,每一笔都是巨额的费用。
为了生存,影院可以抬高票价,这样却会损失观众,所以对影院而言,卖品才是值得依靠的唯一选择,尽管卖品收入只占影院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它们却占据了影院百分之五十的利润。
而且所有的影院都会进行捆绑销售,爆米花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让人口渴,所以如果买了观影“标配”的爆米花,多半还得买饮料。
一般来说,观众在观影前并不是在不买零食与只买一点零食之间权衡,他们的思考方式是:不买零食,或者买一堆零食。
所以,影院卖品顾客也分为两种——愿意大买特买的,和对价格非常敏感的。
当一家影院将卖品的价格定到差不多所有愿意大买特买的顾客都可以接受的水平时,就算他们继续降价,也不会吸引更多的顾客来买卖品,因为对于对价格敏感的顾客来说,只有当卖品的价格甚至低于超市价格时,才会考虑购买,显然做他们的生意并不划算。
因此,影院只需参考那些愿意大买特买的顾客接受的价格即可。
这也是北美院线联盟敢于提议影院卖品集体涨价的重要原因。
任何投资院线产业的人,都不能忽视卖品的作用。
正是由于卖品的高利润,影院才能将电影票的价格拉低,通过卖品与服务盈利,实现区别定价,让更多的观众进入影院。
因此可以说,正是这一点空气与淀粉的结合让影院得以持续运作,没有爆米花,很可能就没有电影院——至少不是现在熟知的这种样子。(未完待续。)
ps:求月票和推荐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