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边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83章 河边(七),北雄,河边草,红袖添香),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和那会秦王李世民破薛仁杲时的纷乱不同,李建成督军与王世充战于潼关的时候,长安的人心是比较齐整的,这就是太子和秦王的差距。

李世民这会儿的心情就不用提了,复杂的足够炖出一锅八宝粥来,可还是要“带病”署理公务。

如果搁在当年,这会他一定会跟众人唱一下反调,攻讦李建成的战略之保守,可现在吗,经历了那么多的风雨,李破都从一个无名小卒混成了一地诸侯了,身带光环的李世民就更不用说。

城府日渐深沉的他,只是冷眼瞧着潼关方向,一面暗叹着太子运气不错,一边等待着战事的结果传来。

王世充大败而逃的消息传回长安时,朝中不说一片欢腾吧,其实也差不了多少,大家都狠狠松了一口气,其中也包括李世民。

不管长安城中的人们有多少恩怨,其实他们都在一条船上,要是让王世充冲进关西,长安就是另一个洛阳,嗯,东西两京都变成了匪巢,那景象……实在很是可怕啊。

脾气日渐暴躁的皇帝李渊在之后几次朝会上都是面带笑容,好像又重新成为了那个广有贤名的唐公。

让李世民恨的牙痒痒的李元吉也得了便宜,趁着前方大胜之机,在老子面前痛哭流涕的忏悔过错,并取得了李渊的原谅,重回齐王府不说,还晋为亲卫大都督,兼掌长安令。

当然了,这和李元吉当年头顶上那一连串吓人的头衔肯定没法相比,可亲卫大都督……没多少实权不假,却有参劾群臣功过之权,比御史可是要强劲多了,因为他能直接跟皇帝说小话。

李世民对这个打不死的小强也很无奈,李渊还特意在他入宫禀事的时候,叮嘱了他一番,并将李元吉叫来,当面给李世民认错。

李世民这会也是有些哭笑不得了,您想当个慈父,这也太晚了吧?

实际上,李渊此时也绝不会再指望他的三个儿子能兄友弟恭,和睦相处,他只是不想像文帝杨坚一般,闹到最后,三个嫡子只剩下一个而已。

于是李世民不情愿的“原谅”了自己的弟弟,其实李世民觉得父皇做的有些婆婆妈妈,这个弟弟做错了什么呢?他这个当哥哥的又在原谅什么?真的说的清吗?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兄弟之间积怨已深,又有储位这样的东西夹在其中,哪里有重归于好的可能?除非是不要命了……

李世民郁闷的了几天,重新开始张罗建起了秦王府学士馆,广揽贤才入幕府中,也开始着手准备为府中人等扬名,这扬的自然是文名了,谁都知道,太子缺武功,秦王缺文治,于是太子争功于潼关,秦王埋头做起了文章。

两兄弟这劲儿较的是紧锣密鼓,谁也不敢松懈。

而借着潼关大胜的东风,一些人开始频繁走动,东进洛阳的声音一下便大了起来。

只是没两天,潼关消息传来,李建成那里闹出了纰漏,李定安过河了,一战之下,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便将李建成堵在了潼关。

于是,与王世充一战,除了损兵折将之外,就得了些河南降军,消息传开,长安城中的人们一片讶然,进军东都的声音顿时戛然而止。

作为尚书令,李世民几乎都顾不上幸灾乐祸,在得到消息那一刻立即入宫见驾,那一次没人知道父子两人说了什么,只是隐约听到传闻,皇帝和秦王吵的很厉害。

七月间,长安终于稍稍安静了下来,李定安的名字已如魔咒般强行塞进了长安群臣的脑海,不管是朝议还是私下里的谈论,都再也离不开这个名字了。

皇帝诏令在有条不紊的传下,犒赏潼关有功将士,招河南降将入长安觐见,降军各部归于太子统辖,如此种种,再次显示出皇帝维护太子的决心。

和李元吉屡屡逃脱惩罚不同,这是一个可以让人接受的结果,毕竟太子有破王世充之功在先,也没什么人在事后质疑太子战略上的失策。

太子李建成多年经营的政治底蕴在这个时候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战略局面的持续恶化也没有归咎于太子的迹象。

可对东宫来说,伤害也是显而易见的,之后皇帝顾问军事,总有秦王在侧,也就是说,潼关战事过后,秦王更受倚重了。

随之,太子请求增兵潼关的奏疏被驳回,李渊传诏潼关,令潼关守军不得轻动。

这其实是一句废话,可却变相的显示出了皇帝对太子的不满……

(阿草来三亚玩几天,更新可能会受到影响,如果断更,请大家谅解一下,阿草和家人在这里过个生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科幻灵异小说相关阅读More+

进击的后浪

犁天

诡异入侵

犁天

仙尊归来

青衫剑客

我的师傅每到大限才突破

猪肉200斤

武侠世界的慕容复

非语逐魂

万相之王

天蚕土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