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木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三二 郑玄修书助刘备 陈琳草檄讨曹操 二,实话三国,高木峰,红袖添香),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善待新姑嫜,时时念我故夫子!

报书往边地,君今出语一何鄙?

身在祸难中,何为稽留他家子?

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

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

结发行事君,慊慊心意关。

明知边地苦,贱妾何能久自全?

陈琳名篇《武军赋》,颂扬袁绍克灭公孙瓒的功业,写得颇为壮伟,袁绍看了喜不自胜,引以为豪,对其更加信任,用为记室。

这次征讨曹操,袁绍采纳了郭图的建议,即令陈琳作檄。

陈琳领命,挥笔立就,为袁绍草写了讨伐曹操檄文。

《檄文》自董卓乱起至袁绍起兵讨伐,以胁天子迁许都为界,分前后两个部分,条述曹操十余年间“残忍”、“暴虐”罪行,始终伴随着对袁绍“神武”、“清明”的颂扬,情调扬历,纵横驰骋;言辞犀利,悲壮激昂;章法多用夸张,排比对偶,朗朗上口,激越动情。

袁绍看后,赞不绝口,令将《檄文》遍行州郡,张挂关津隘口,即起大兵征讨曹操。

且说郑玄给袁绍写了为刘备求救书信,等刘备与陈登走后,感觉身体不支,即起身还乡。

袁绍起兵讨伐曹操,为壮声威,收民心,展士望,闻知郑玄还乡,便叫儿子袁谭逼迫郑玄随军,欲用郑玄声名以助军威。

郑玄无奈,只好抱病随袁谭而行,走到元城(今河北大名县境),病势加重,不能再走。

袁谭无奈,只好留郑玄在元城养病,自向袁绍禀告。

郑玄在元城病重和临危之时,还在注释《周易》。

一代经学大师,六月在元城病逝,享年七十四岁。此是后话,不提。

再说陈琳为袁绍所写讨伐曹操《檄文》传至许都,孔融从铺张语句,骈体风格断定乃陈琳所作。

时值曹操头风又犯,卧病在床,看了《檄文》,毛骨悚然,惊出一身冷汗,不觉头风病愈,从床上一跃而起,聚众谋士商议。

曹操文韬武略俱佳,不但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而且“外定武功,内修文学”,又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一方面凭借至高无上的地位,广泛搜罗文士,造就了“彬彬之盛”的建安文学局面;一方面凭借富有创造性的作品,亲力亲为,开创文学新风气。

其诗均是乐府歌词,虽沿用古题,但却不因袭古词古义,而是“缘事而发”,“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反映新现实,呈现新面貌;其文与诗一样极富创造性,简洁朴素的文笔和清峻通脱的文风,心想笔至,直抒胸臆,凸显鲜明个性,被誉为“改造文章之祖师”。

作为一个时代的杰出文学家,曹操看了言辞犀利,气魄雄伟,锋芒毕露讨伐自己的《檄文》,不禁汗襟,惊奇不已,对众谋士说:“草此檄者,文才卓著,当今之世,能与之相提并论的不足十人,不知此人是谁,替何人所作?”

孔融说:“以文笔风格推断,当为陈琳陈孔璋所作。陈琳现为袁绍记室,极力颂赞袁绍,当替袁绍所作。”

曹操听是陈琳替袁绍所作,转惊为喜,笑说:“拥有文才的,当有武略为其后盾。陈琳文才虽佳,然袁绍武略欠缺,不足为虑。”

众人都认为袁绍地广粮足,兵多将广,不可与敌。

曹操想起郭嘉所议“十胜十败”之论,便说:“吾非常了解袁绍为人,志向远大而缺少智慧,表面色厉而内荏胆薄,多谋而无决,见利而忘命,忌克而少威,纳士而嫉贤,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将来定为我所有。”

遂亲引大军至黎阳,抗拒袁绍。

且说袁绍起三十万大军征讨曹操,距黎阳八十里下寨,深沟高垒,与曹军相拒。

由于许攸不乐意审配领兵,沮授又怨恨袁绍不用其谋,各相猜疑不和,不图进取,再加上袁绍心存疑惑,不思进兵,自八月至十月,两军相持不战。

曹操见袁绍据守不战,令吕布手下降将臧霸等守青州、徐州,于禁屯兵河上,曹仁总督大军屯于官渡(今河南中牟北),自引军回许都。

路经中牟,县令任峋迎入县衙暂歇。

曹操想起征张绣时王垕献首替罪之事,叫任峋引路,与任俊至王垕墓前祭奠、慰籍家属。

然后命任俊督促粮草满足军需,教任峋在中牟募集粮食及棉衣、军鞋等军用物资,供应官渡将士冬季与袁绍军队长期鏖战所需。

曹操密回许都,命司空长史刘岱为前军、中郎将王忠为后军,引军五万,打着丞相旗号往徐州攻打刘备。

程昱说:“刘岱虽随丞相征伐有功,被封列侯;王忠为亭长时曾食人肉,虽残忍暴勇,被拜为中郎将,但恐难敌刘备、关羽、张飞。”

“吾岂不知二人不是刘备敌手,使其打我旗号,权且虚张声势而已。”曹操说罢,又吩咐刘岱、王忠二人:“不可贸然轻进,待破了袁绍,再勒兵攻打刘备。”

二人领命前往。正是:严阵以待驱虎豹,虚张声势擒蛟龙。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云灵仙路

七月里的小七

天命大主角

咸鱼不想动

文艺巨星奶爸

傻兔会飞了

相声贵公子

胖子爱吃炖豆角

重生七零长姐为大

木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