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给朱瞻基的考题
那就开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十六章:给朱瞻基的考题,大明:三朝帝师,从永乐开始,那就开摆,红袖添香),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苏泽见朱瞻基陷入了沉思也没有打扰的意思,有些事朱瞻基不是看不明白,而是一叶障目了。
一直以来都是汉王在针对东宫,所以朱瞻基下意识的对汉王观感不好,而忽略了赵王。
等到朱瞻基神色放松了之后,苏泽聊起了别的话题。
“太子殿下既然在赈灾,那应当解决了问题才是,为何你还是愁眉苦脸的?”
朱瞻基闻言也不再去想汉王和赵王的事情,听到苏泽提起这个,苦笑一声说道:“问题就在于灾民太多了,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解决的。”
“不止是京城周边出现了流民,其他地方也受了灾,一场大雪不知道有多少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虽说朝廷募捐上来了不少粮草,可国库之前还有很大的亏空,开春又要北征,处处都要用钱。”
“募捐上来的物资也只是解了燃眉之急罢了。”
苏泽敲了敲桌子,陷入了沉思,此事的关键在他看来不在雪灾,而在于朝廷。
一场大雪也不至于让这么多百姓流离失所,归根结底还是封建制度的弊端。
这些百姓成为流民的不是因为没地方住,而是因为没粮食了,没有粮食可不是就要出去找粮食嘛。
这年头的老百姓,种地种出来,一年到头是没有多少粮食进入到自己肚子里的。
也就是永乐朝还好一点,朱棣还算是体恤百姓,减免了不少赋税。
可即使如此,百姓也就是个温饱罢了,多的余粮是没有的。
当然,没有余粮也不能全归咎于朝廷,一是这时代的农作物产量普遍不高,粮食产量上不来。
二则是北方本就不比南方适宜种植,北方气候偏寒,南方的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北方只能一年一熟罢了。
士绅,豪商家里自然是有余粮的,可他们也不会白给老百姓,要想要粮只有借,用地抵押。
遍观史书便可发现,每到有大灾害的时候,便是土地兼并最严重的时候。
权贵阶层最喜欢的便是趁人之危,想法设法的把老百姓的地弄到自己手里。
朱元璋驱逐元朝之后是分过一次地的,可过了这么些年,还是有士绅豪商把这些地从老百姓手里弄到了自己的手里。
古人,或者说咱们这个民族对于土地都有一种莫名的执念,不到走投无路的时候是绝对不会卖自家的地的。
要是有人无缘无故的把自家的地卖了,那是会被其他人唾弃的。
崽卖爷地不心疼,事业有成者应当谨记!
种种原因加在一起,才导致了一场雪灾便出现了如此多的流民。
想清楚了这些,苏泽望向侧耳聆听的朱瞻基。
苏泽并不觉得自己比朱瞻基聪明多少,可朱瞻基毕竟受到了时代的局限,思维被局限住了。
他唯一比朱瞻基多的便是二十多年后世的眼界和思维,这也算是他这个穿越者的金手指了。
而他能做的便是将不属于这个时代的新思想带给朱瞻基,让朱瞻基得到一些启发。
苏泽正襟危坐,难得的多了几分正经。
“太孙,你有没有想过,为何一场大雪,便能让这么多百姓无家可归,流离失所?”
“光是赈灾是不行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不能总是每次受了灾,朝廷就要去赈灾。”
“一次两次也许还可以,可次数多了,会拖累朝廷和国库的,甚至严重的会影响整个大明的运转。”
苏泽这话也不是信口开河,明朝灭亡的原因其中之一便是土地兼并过多导致的农民起义。
首先是权贵阶层可以通过各种特权免于赋税,而百姓没地了之后又无税可交,所以国家财政大幅度减少,国库没钱没粮。
为了弥补上这个亏空,朝廷只能施展强硬手段给下面增派收税任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