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章 七雄并立关陇突变,烟冥望阡陌,蒙琰,红袖添香),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西府新政闹得轰轰烈烈的时候,北面的几个大佬也没闲着,权汉良亲率大军主动出常山对三晋的太史均发起猛烈的进攻,而另一路由权汉良麾下大将卢淳直逼代郡,北慕与权汉良达成协议,一路兵马直逼朔州,三晋局势一下子变得扑朔迷离。

袁昌黎急忙派权峥出兵大河北岸,对河内形成威胁,缓解三晋的压力,就在权峥大军抵达东郡之后迅速派兵控制汲郡和三川郡,并宣布袁昌黎弑君夺位,应为天下人共诛之。

袁昌黎知晓后当即在朝堂上吐血不止,陷入昏迷,朝政由太子袁定俭处理,徐绍廷辅佐,徐绍廷命曹隶和冯幽带领十万人进驻荥阳和汴州,决议与权峥死战。

曹、冯二人抵达后并没有做出任何动作,反倒是收缩防守,对洛辰方向加强了防御,徐绍廷多次派人质问,曹、冯二人的回复均是防范南阳达奚谦弼。

对徐绍廷来说这就是个笑话,达奚谦弼身处南阳,隔着建安和郾城,除非南阳军长翅膀了,这已经很明白了,曹、冯二人已经不受控了。

徐绍廷再出昏招,邀请雍熙杨氏出潼关加强洛辰的防卫,杨枫大喜,杨博在东川的大败让汉中出于危险境地,北面的薛映一直虎视眈眈,西边的李氏更是不怀好意,尤其是西川之战的时候雍熙的商队去陇地的时候一直遭到盘问,杨枫给李烨去信责问,一直没有回应,让杨枫生气了好一阵,西川之战结束后商队行使又恢复了正常,李烨的来信也解释了担心西川战事蔓延才会如此,这才让杨枫松了口气。

如今袁昌黎昏迷不醒,徐绍廷邀请杨氏出潼关,这简直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事情,怎么能不抓住,汉中由杨博驻防,关中有长子杨越驻守,延绥五州主要是防范北慕和薛映,由族兄杨定驻守,一切安排妥当之后杨枫亲自带领二十万精兵浩浩荡荡的出关了。

辰朝北定三年四月十三日,杨枫大军刚刚到达渑池,北边的信报就传来了,双龙城薛映正式宣布脱离“华”朝,并联合北慕左贤王对延绥五州宣战,同时夏阳李氏也宣布脱离“华”朝并派出李庆雀出庆阳与薛映形成呼应。

杨枫一时间进退为难,整个北境都乱成一锅粥了,杨枫最终决定继续进入洛辰,并且抢占洛辰周遭郡县,与此同时派出使者与达奚谦弼见面。

四月二十六日,杨枫控制朝政,软禁徐绍廷,并以袁定俭的名义向曹、冯二人求和,曹、冯二人派使者与杨枫在偃师会谈。

五月二十一,李庆雀破延州,并诛杀杨定,而后继续北上,至五月底,薛映、李庆雀与北慕左贤王拿下绥州、夏州、银州、麟州,延绥五州全线陷落,李氏和薛映将西域的利益交割给北慕以酬北慕相助之功劳。

六月初四,袁昌黎苏醒,局势已经无法挽回,宣布退位,六月初九,袁昌黎在无助中病逝洛辰,罪恶的一生草草结束,随即杨枫与徐绍廷宣布迎权峥入洛辰,恢复陵朝。

六月十八,李烨亲率大军破陈仓,杨越忧惧不已,于六月二十一悄悄退出西京,率二十万大军退守汉中,三天不到整个关中都拱手相让,成为天下最大的笑话。

七月初三,权峥在曹、冯的拥护下进入洛辰,当天达奚谦弼在南阳宣布归附权峥,七月初八,权峥在洛辰继位,恢复国号陵,史称后陵。

中元节夜,太史均被亲信将领刺杀,随即宣布晋北、晋州归附权汉良,晋南守军于次日归附权峥。

八月初一,权汉良为感谢北慕相助,准许通商,这是三百年来第一次与北慕通商。

八月初八,权汉良在范阳继位,改范阳为幽都,自称陵朝正统,史称北陵。

八月十三,逃出西川的权博突然现身西京,在李氏、薛氏和厉氏支持下表示将都城由成都迁往西京,史称西陵。

半年来北境进行了重新洗牌,史称“关陇突变”或者“三陵并立。”

就在权博出现在西京的时候,大多数人才寻摸出味道,当日的两川之战的奇怪之处也暴露无遗,诸葛氏的坍塌太快了,看来是权博为了摆脱诸葛氏的控制与蒙琰达成了默契。

权博的事情也被人津津乐道,自古以来被挟持称帝的不少,能够像权博一般逃出魔掌重新崛起的却是不多,权博在西京出现之后迅速掌控朝局,在厉氏和阮锋的帮助下长乐宫夜宴李烨和薛映,随即诛杀二人,令人惊讶的是薛氏和李氏并未有任何异动,当李庆雀和薛彻现身西京的时候,大家才反应过来,原来李庆雀和薛彻作为旁系子弟早就投效了权博,至此权博完成了权力集中,完全掌控了朝政大权。

“陛下,蒙琰那里没有任何的回应,是不是再派人去一次?”厉正谦这个新任的陵朝宰相试探的问道,厉正谦害怕了,当夜诛杀李烨和薛映的时候权博好像是换了一个人一样,眼神中的凌厉和自信让人不寒而栗,与当日成都的状态判若两人,这是一个能隐忍的人。

“厉相,当日蒙琰能放我们一马是因为西川战事紧急,不必派人去了,只要我们主动招惹他,他不会对我们有动作的,这是我与他的默契。”权博高高在上的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我的肉身天下无双

财小胖

如水剑道

花淡茶浓

泡沫时代:从变卖亿万家产开始

人狼预言家

绝世唐门之终极冰神

风吹散流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