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鹿爱小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章 音乐之声?,大西洋之王,小鹿爱小胖,红袖添香),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求订阅!求票票!欠更不会缺的,最近实在太忙了,完全没时间,肯定会补上,放心!)
关于禁酒令的争论似乎戛然而止了,好像主流媒体很避讳这个话题,谁都不肯多说,也不敢多说。
倒是有些偏远小报为了博眼球,什么话都敢往外说,可惜没人在意,更不会有人跟他们打嘴仗。
也不会有人注意到,这些小报没过多久便被查封了,理由千奇百怪。
但就像往大海里扔一粒沙子,没有任何涟漪。
反倒是《大西洋日报》,这家刚刚创刊没多久的报纸,竟然顺利突破了创刊初期的尴尬,发行量连创新高。
第一期周末特刊竟然拿下了15万的发行量,简直是奇迹!
在传媒界,很多同行都在探讨《大西洋日报》崛起的契机,有人说是因为故事;
有人说是因为敢于抨击禁酒令;还有人说是因为新颖的排版。
他们都没意识到彩色照片对读者的冲击力,若不是巨幅彩色照片抓住了他们眼球,谁会在乎你报纸里面写了什么?
不过等他们意识到的时候已经晚了,《大西洋日报》正式成为丑国东北地区一家黑马报社。
当然,距离发行量超过20万的大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别看10-20距离并不远,但很多报纸穷极一生也过不了这个坎儿。
但现在这个年代属于报纸发展的黄金期,只要抓住机遇,对《大西洋日报》来说,未来值得期待。
不过因为《大西洋日报》对禁酒令的批判没有持续下去,令不少支持报社的读者很难受,有种被背叛了的感觉。
他们以为发现了一家宝藏报纸,敢于批判现实,敢于为老百姓发声。
结果呢?还不是为了利益?有人一施压就承受不住,果断败退,跟那些阿谀奉承的媒体有什么两样?
这么想的读者还是占少数,大部分读者更愿意接受这种新颖的读报模式,夸张而冲击眼球的彩色照片,这在其它报纸上根本看不见。
理论上来说,《大西洋日报》开创了一个先河。
――――――――――
费城,深夜,黎耀阳坐在酒吧内两眼发直,空空荡荡的舞池,冷冷清清的生意,一切都预示着他的费城攻略似乎要以失败告终!
“亲爱的,喝一杯吗?”艾玛一袭黑色连衣裙款款走来,手里拿着酒杯和酒,眼眸透着一丝丝担心。
黎耀阳回过神,微微笑道:
“那就喝一杯。”
“刚把最后一批舞女送走,她们还有些不舍。”
“呵呵,在这呆着也挣不到钱,有什么不舍的,等我们生意恢复,再把她们叫回来就是。”
“嗯~我都留了联系方式。”
黎耀阳接过酒杯:
“喝了这杯酒你也走吧,拿着我给你的钱,换个没人认识你的城市重新来过。”八壹中文w
“我就是来说这事的,我决定了,不走,就跟着你,打死也不走。”艾玛笃定的说。
“嗯?别任性,咱们不是说好了吗?”黎耀阳蹙了下眉头。
“是说好了,但是我反悔了,这是女人的特权。”艾玛确实是在使用特权,但凡她丑一点都不好用。
“你呀你~”黎耀阳也是无奈,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算了,喝酒,一切尽在不言中。
酒过三巡,艾玛突然道:
“对了,我在办公室看到几张稿子,是你写的吗?”
“嗯?噢,是我写的,那是新的剧目梗概,你看了?”
“抱歉,我帮你收拾桌子的时候顺手拿起来看了一眼,很不错呢,讲的好像是战时故事?”
“对~关注人文和自然,
写着玩的,还不成熟。”
本来他是要写大西洋战场的,但无意间从档案里发现了一张纸,估计是被夹错了地方。
然后他有感而发写了这个故事。
比起大西洋战场,这个故事更容易在舞台上呈现出来。
故事以一匹名叫“乔伊“的农场马的视角展开。
一站爆发,农场少年艾伯特的父亲为了维持农场,无奈之下将乔伊卖给军队。
艾伯特和他心爱的马不得不分离,但他们被分离的命运又因为第一次世界大站又重新交织在一起。
比起战舰,利用活灵活现的马偶、卓有创意的声光多媒体运用及舞美、置景配合,将一站战场搬到了舞台之上似乎更容易。
让道具做一些坦克、机关枪、榴弹炮、铁丝网,有烟雾和强光,当然更有人性的试炼,令观众仿佛置身地狱战场之中。
坦克得好好做,在舞台上惊鸿现身,一定相当惊艳。
另外,一站是骑兵的悲壮谢幕,却是坦克的惊艳登场。
在索姆河会战中,英国军队首次动用了马克1型坦克,对当时德国军方的震动相当大。
为了对付英军坦克的威胁,德军在研制口径13毫米的t型反坦克步枪的同时,还在积极研制德国自己的坦克。
在1918年,德军的a7v坦克和英军的马克型坦克首次交锋。
这不仅是军事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日子,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关坦克的战争。
除了再现了坦克大战,黎耀阳将故事设定中大量的场景安排在堑壕中。
在阴暗、潮湿、逼仄、腐臭又时刻笼罩在死亡危险的堑壕里,每个士兵无论是英国还是德国都无不历经着痛苦的煎熬。
说起第一次世界大战最主要的军事特点就是堑壕战。
一站爆发后不久便从机动战转为了阵地战,西线形成了400多英里长的筑垒堑壕系统。
协约国和同盟国数百万的士兵手持步枪蹲在狭小潮湿的战壕里,每天忍受着炮弹的轰击或者毒气的袭击。
堑壕战被称为最恐怖的战术,因为这是一种持久战的形式,短时间内双方谁都打不赢谁,这种被动的打法十分考验士兵们的心理,不少士兵的家信中都称之为“人间地狱“!
堑壕战这么残酷,所以在这出戏剧中,当跛腿的乔伊与被毒气伤了双眼的艾伯特差点错过的时候,观众的心一定会被吊到嗓子眼。
所有人会暗暗祈祷这对历经磨难的挚友能重新拥有彼此,幸而艾伯特吹响了从小呼唤乔伊的口哨时,乔伊有了反应,努力挣脱缰绳向他回应。
这是黎耀阳精心安排的煽情点,虽然艾伯特和乔伊因为战争失去了很多,但幸而它们还拥有彼此。
另一大泪点是乔伊在被诱捕时,即使受伤也要努力希望挣脱铁网的那一幕。
它体力不支,喘着粗气,身上的肌肉一跳一跳,正在忍受着巨痛努力挣脱来铁丝网。
只有铁网和尸体的黑暗中,乔伊身影显得格外孤独、沧凉与悲伤,这一幕应该是整部戏剧中最深入人心的一个时刻。
这个情节来自于那页纸的背后,有一幅画,画上骑兵队向山上的德国军队冲去,许多马被铁丝网缠住绊倒。
铁丝网在一站战场上随处可见,铁丝网使用的铁丝上面都是倒刺,能够有效地保护阵地。
因为当时的武器后备不足运输也不力,打着打着就变成了堑壕战,而铁丝网就发挥出重要作用。
这样的战术也令一战时期部队伤亡直线上升,协约国有550万士兵阵亡,这些士兵大多都是死在堑壕战中。
同盟国军队也有300多万人死亡,之所以给双方造成这么大的伤亡有两个东西的作用不可忽视,一个是重机枪,另一个就是毫不起眼的铁丝网……
“战争是死神的盛宴,只会让那些未曾经历它们的人感到快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