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零八章 敛兵聚谷,北伐北伐,张禹,红袖添香),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一
姜维想要和时间赛跑,让北伐取得一个决定性的成就。除了战略战术和有利的时机,还是要集中优势的实力。可蜀国的兵力有限,方方面面都要用兵。
姜维开始在军事布防上动起了脑筋。
其实,蜀国的兵力那是独眼龙看花灯——一目了然。
除去永安战区,南中战区及各地方武装四万兵力外,四大中央军再加上汉中战区的地方军总才八万多兵马。
真正能用于北伐的,也只能在这八万多兵马上做文章了。
姜维在脑子中,像摆积木似地东挪西拼,拆东墙补西墙的调整的布防,可始终没能挤出多少兵马来。
几天过去了,姜维也没想出个万全之策来。
二
这一日,姜维带领士兵军训回来,感觉有些困乏,吃完饭就早早的躺在床上,可是半天却没有睡意。他在床上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
姜维只好又穿上衣服,走到几案前,顺手抄起桌上一本左丘明的《国语》翻看了起来。
当他看到《周语.大禹治水》时,突然被书中的内容吸引住了,只见书中写到: “禹的父亲鲧用封堵的方式治水,结果失败被舜所杀,而禹用疏导的方式治水,结果成功了。”
看到这里,姜维猛地一下站了起来,一拍几案,有感而发地大声说:“对啊!堵,不是唯一的办法。疏,有时比堵更胜一筹!”
这一下姜维再也没有睡意了。他忙从桌上找出了蜀国的地图,在图上的汉中一带,又是圈又是点的忙活了半天。终于,在胸中形成了一个《敛兵聚谷防御方案》,姜维叫他为“关门打狗”战略。
三
姜维从大禹治水成功的经典,联想到汉中的防御体系。
当初刘备占了四川后,让魏延镇守汉中。当时,刘备和诸葛亮的思路是依凭秦岭天险,在秦岭通往汉中的各出口处,修筑了防御工事,并驻屯有重兵把守。
诸葛亮驻屯汉中后,又不断的加固,双增建了汉、乐二城。这一目的,就是不让敌人冲出谷口,更不充许敌人进入汉中。
魏国第一次大举进攻蜀国,魏国先锋夏侯霸就是被王平堵在了傥骆谷里,若不是救兵接应及时,夏侯霸恐怕就会早早的死在了子午谷。
蒋琓时期,魏国第二次大举进攻蜀国,还是王平率兵分别在傥骆谷口、子午谷口堵住魏军。
这种防御体系,即安全又保险,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攻方形不成大规模的进攻之势,那守方自然也很难大量地消灭敌人。
四
姜维认为,在谷口阻击,不如集中精干兵力,在城中屯集大量的粮草,退守黄金,汉城、乐城和阳平关。让敌人冲出峡谷,全部暴露在蜀国的关城之下。
情况允许,蜀军就冲出城防,围歼来犯之敌。情况不允许,就固守城关,放敌人进入汉中平原。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把驻屯汉中的主力,移驻汉寿,形成第二道防线。同时,汉寿居汉中和武都的中间位置,守剑门关、回援汉中、增援武都,也是一举三得的机动力量。
汉寿是汉中通往成都平原的唯一通道。诸葛亮时期,就在汉寿依崖砌石为门,修建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门关,并在大小剑山之间架筑飞梁阁道,供守关官兵东西相往,相互增援。
蜀军守住剑门关,进入汉中的敌军,就再也不能前进一步。敌军远离大后方,补给就会出现问题。
这时,前有剑门关,后有汉中各城关的守军,就可以灵活机动地出动多股精兵,关起门来打狗。想怎么打,就怎么打;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先跑,转一圈回来接的打。
这样的话,入侵的敌军就只有后撤一条路了。但是,能不能撤回去,这就要看造化啦!
五
放敌人进入汉中,然后关门打狗,这只是姜维调整防御部署的一个方面。更主要的目的,是精简汉中的防御兵力,只留汉中战区的原有人马固守。把驻屯汉中的中央军第二兵团,一万人调守剑门,一万人移驻武都。再抽调留守京城的中央军第三兵团一万人调往武都。这样一来,武都就有了六万人马。
这已经是姜维使出浑身解数进行的最大努力啦!
六
刘禅收到了姜维报来的《敛兵聚谷防御方案》,他看过之后,总觉着哪里有些不妥。可他反反复复的又看了好几遍,也没有找出不妥之处。于是,大笔一挥,批准了这个预案,并接预案的要求,发出了人事调令:
调驻屯汉中的胡济率中央军第二兵团一万兵马移驻汉寿,抽调一万兵马驻屯武都
调留守京城的中央军第三兵团一万兵马驻屯武都;
任命王含为驻守乐城保安旅少将旅长;
任命傅佥为驻守阳平关保安旅少将旅长;
任命柳隐为驻守黄金城保安旅少将旅长;
七
随着《敛兵聚谷防御方案》的落实,武都聚集到了六万多兵马。
姜维又对所有人马进行了新的布防,沿武都到祁山附近,从南到北一次排列,又设置了西安、建威、石门、武城、建昌、临远等七处营寨。
进攻时,一旦下令北伐,各寨可同时出兵,形成一字长蛇阵。防守时,各寨之间即独立,又能相互支援。
万事俱备,姜维耐着心在等着机会的到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