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默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53章 策划节目,娱乐第一天王,沙默,红袖添香),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最后评委的环节更是每次都顺利通过,根本没有悬念的设计。
尽管第三季在和嘉宾的互动中增加了一些小游戏,提升了趣味性,但是依然缺乏矛盾和故事张力。
缺点三,节目和观众的互动较少,导致观众的参与感不强。
锋味餐厅是第三季节目中在三里屯打造的实体店,邀请各行各业的观众来品尝节目中的菜肴,算是弥补了前几期节目和观众互动较少的缺点。
但是更多的电视机前观众没有机会去现场,只能看不能尝。
缺点四,全媒体营销模式欠缺。
进入全媒体时代,“内容为王”尽管依然被媒体信奉,但渠道和终端的价值也开始显现。
随着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加之传统电视受众媒介接触特点的改变,过去电视节目依靠电视广告、报纸、户外平面媒体等传统形式进行推广营销的方式已难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取而代之的是“电视+互联网+移动终端”的全媒体营销推广模式。
《锋味》在营销模式的表现上只能算中规中矩,无论是在节目热点话题的追踪还是节目本身的受众参与感上都表现“高冷”,微博热搜、微信互动、节目贴吧、栏目公众号的推广方面都缺乏吸引年轻观众的亮点。
萧央认真分析了一下,必须对这些缺点加以改进。
第一,《十二道萧味》必须立足饮食文化,引发观众共鸣,提升节目内涵。
华夏幅员辽阔,各地因为气候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口味,菜肴在烹饪中逐渐形成了鲁菜、川菜、粤菜、苏菜、闽菜、浙菜、湘菜、徽菜这八大菜系,不同菜系的形成和当地的历史文化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
萧央计划组建一个团队,深入研究华夏观众的收视特点,毕竟饮食文化是最能激发观众共鸣的收视热点。
《十二道萧味》可以借鉴《舌尖上的华夏》的经验,立足于不同地域菜系的差别,用一道特色的地方菜讲一个人文小故事,用美食做载体,传承文化精神。
此外,前三季《锋味》主要的切入点是谢出自以及他的明星朋友圈,节目中有许多访谈和叙旧的环节,推荐的食材和菜品也往往价格不菲,脱离普通大众的生活。
《十二道萧味》的制作过程中,萧央计划将定位从明星转移到美食本身,多推荐有地方特色的家常菜,注重美食背后文化内涵的挖掘,这样受众从粉丝扩展到每个热爱美食的人,可以提升节目的品位。
第二,转变制播理念,增加受众参与度。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5G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受众通过视频网站、直播APP、移动终端观看综艺节目和电视剧,受众选择的节目类型日益丰富,而观看时间却日趋碎片化。
《十二道萧味》在策划环节,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观众的喜好,让观众自己投票选择想要学习的菜肴。
当然,也可以在传统节日来临前推出例如七夕温馨甜品套餐、母亲节感恩套餐、新年团聚套餐等应景的菜谱,吸引年轻人动手制作美食。
节目组每到一地录制节目,也可以选择当地的烹饪爱好者进行特色菜肴的厨艺比拼,优胜者可以在当期的锋味厨房工作,接受自己的专业指导。
萧央把修改后的节目策划详细的说给了在场众人听。
“三天之后,你们拿出最后的策划案给我。”萧央说道,这是他这几年来最认真的一档节目,他想精益求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