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供不应求
比拉夫大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0章 供不应求,农业巨头从1983开始,比拉夫大王,红袖添香),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算你识相,工资不扣了!
于静姝也不扭捏,跟着他们就去了饭店,刚点完菜就催着李耒把销售情况、顾客反映都说了一遍,边听边拿着小本子做记录。
并时不时发出感慨,“这也卖的太好了吧?美国鸡蛋就这么受欢迎?”
“有这么几个原因吧!第一是时间赶得巧,现在马上就要过年了,各家各户都要备年货,鸡蛋肯定是必不可少的,不光我们,菜市场里其它几家卖鸡蛋的生意也挺好!”
“第二,中州市是一个市区人口多达两百万的大城市,城市消费能力非常强,一万个鸡蛋听起来似乎很多,相较于整座城市的消费能力完全不算什么!”
“第二是我们的营销工作做得不错,之前倒计时一百天的宣传,早就把客户的胃口吊起来了,等了一百天终于等到海兰鸡蛋上市,他们能不抢着买吗?”
“营销?什么意思?”如今社会商业氛围还不发达,这个日后耳熟能详的词汇在于静姝听来还觉得新鲜。
“额,所谓营销就是企业发现或发掘准消费者需求,让消费者了解该产品进而购买该产品的过程;我们摆放海兰鸡蛋的样品,不停地给客户解释,就属于营销方式的一种!”李耒给她科普。
“过去,绝大多数产品都是供不应求,只要你能生产出来产品,就不用担心卖不出去,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么!”
“不过等到将来,市场上的产品肯定会越来越丰富,同一类产品,或许有成百上千个厂家生产,在这样的情况下,让消费者了解你的产品就非常重要了,光靠消费者口碑传播,效率未免太过低下,这时候就要采取合适的营销策略。”
“就是打广告?”于静姝有点概念了。
1979年3月15日,上海的《文汇报》刊登了一条雷达表的广告,这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个报纸广告。
广告刊登了3天时间,在此期间内有700多人到黄浦区的商场里去询问“雷达表”,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一块雷达表的价格,相当于上海一名普通工人20年的工资,很多人也买不起。
而且就算有人想买也买不到,因为雷达表那时候还没有进入大陆,一直到这则广告刊登四年后,雷达表才进入大陆市场。
这几年,报纸上零星的也刊登过一些广告,但尚未普及开来,于静姝也是在报社当记者,才有的这个概念。
吃完饭,于静姝回报社写文章,李耒他们则抓紧时间回河阳去准备明天出售的鸡蛋。
到了河阳县城,李新安那边也早就卖光了,要不是李耒早就叮嘱过,他说不定就赶紧回二道湾把新下的鸡蛋全拉过来卖了。
赶紧回村准备第二天要销售的鸡蛋,等忙活结束天已经黑了。
而到了这个时候,海兰鸡蛋在河阳县和中州市的影响才再次爆发出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