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收麦
比拉夫大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9章 收麦,农业巨头从1983开始,比拉夫大王,红袖添香),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梅子黄时雨对诗人来说是浪漫的,可对农民来说却是太可怕了;因为梅子黄的时候,正是麦收时节,这时候要是来场雨,那大半年的收成就泡汤了。
农村有句话,“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丢”;这说得是小麦蜡熟期才是收割的最佳时期,如果收割时间不对,小麦亩产量会减少100斤左右。
蜡熟期籽粒的内含物呈蜡状,硬度随熟期进程由软变硬;此时叶片枯黄,籽粒变硬,呈品种本色,含水量在20%以下,茎秆含水量20-30%。
此时麦粒养分会倒流入秸秆,造成粒重下降,每亩产量减产将达30公斤到50公斤,如遇阴雨连绵,籽粒又会生芽发霉,品质变差,损失更大;所以每到这个时候必须争分夺秒,在最短时间内把麦子收完,并祈祷千万不能下雨。
按道理说,一天最好的收麦时间是:9点—11点、16点—18点;这两个时间段内麦子不潮湿,容易脱粒,且不过于干燥。若麦秆过于干燥,麦粒容易自动崩开,不容易做到颗粒归仓。
但为了早日把所有麦子都收获归仓,也顾不了这么多了,天刚蒙蒙亮,他们便开始了收割。
李耒弯下腰,弓着身子,左手抓住成熟的麦秆,右手把镰刀深入到麦秆根部,然后用力一拉,只听得呲啦一声,麦子就被割掉了,左手抓住割掉的麦秆,轻轻地放到地上,然后,重复以上的动作成百上千次……
干了没多久,腰就开始酸疼,锋利的麦叶儿在身上割出一道道伤痕,麦芒扎在身上痒的难受,可也只能强忍着,自己少割一点,父母就得多累一会儿,这时候谁也不能偷懒休息。
“嚓、嚓、嚓……”只听镰响,不见交谈,现在谁都没力气说话,一门心思放在割麦子上。
等到太阳快挪到天空正中的时候,这块地终于割完了,李耒缓缓站直身子,拳头放到背后锤起腰来。
“娃他妈,你回去做饭,我们把这些麦子运回去就到下一块地,待会儿你把饭送过去!”李启云招呼着大伙儿到树荫下喝水休息。
“呼~~呼~~”吴河东坐在地上,喘得跟破风箱一样,他年纪大了,身体又不怎么好,猛干一早上可是把人累坏了。
“老哥,喝口水!”李启云从放在树荫下的桶里舀了一碗加盐的茶水给吴河东递过去,流汗太多,必须补充盐分才行,免得电解质紊乱。
这水也是温热的,冷水固然解渴,可大热天猛灌凉水容易把人激坏,这些细节都是老百姓在千百年劳作过程中积累出来的经验。
几碗水灌下去,大家总算是恢复了一点儿,李启云也不马上催促他们干活,看天上的云相,今天肯定是不会下雨了,所以不急这一时半会儿的,多休息一会儿,接下来才能更好的干活儿。
吴河东刚摸出烟袋锅,李启云就掏出一包红牡丹拆开散了过去,吴河东抽了两口,夸起了李耒,“你这个大学生干农活也是一把好手哩。”
“跟您比还差得远啊,刚被您拉下两丈远!”李耒放下茶碗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