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良家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十七章目标,捕鱼儿海!,朕即大宋,杨氏良家子,红袖添香),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后世有个著名的疑问,为什么蒙古到了明清,战斗力就不行了。
不是说,随着游牧民族接触中原之后会越来越强吗?
其实原因很简单,不是蒙古骑兵不行了,而是中原火器方阵的威力实在太大了。
蒙古骑兵还是那支骑兵,八里桥之战,蒙古骑兵的前仆后继、英勇作战的表现让英法联军赞叹不已。
但结局是法军阵亡三人,英军阵亡两人。
要知道这一战蒙古骑兵,勇猛非常、反覆冲杀,他们顶住了使他惨遭伤亡的强压火力,最后还是宁愿一步不退,勇敢坚持,全体就地阵亡。
这种水准的蒙古骑兵,就算是巅峰时期的蒙古也不敢说更强了。
这时候的英法联军,可没有什么马克沁机枪,有的只是火枪、大炮。差距就已经这般如同鸿沟了。
而清朝为什么能征服蒙古,明朝不能?
也没有其他原因,清朝有钱,舍得给军队发工资。所以清军比明军更能打。
为了平定太平天国起义,清庭砸进去两亿两白银。
这要是明军有这么多军饷,明军能把蒙古、瓦剌、鞑靼、女真、倭寇一起吊起来抽。
在火器化的文明军队面前,什么游牧骑兵都要跪下。
而这两点,恰恰是大宋都将具备的优势。
所以赵桓只要求北疆守住十年。十年内不要出现大规模的崩溃。
有了这个前提条件,各位将领就轻松了许多。
静塞军都指挥使韩世忠站出来,主动说道:“臣以为若是十年不见兵戈,其实不难。只要重创一次蒙古人,就足以使其十余年不敢犯边。”
“蒙古人口有限,只要当前这批青壮战死。草原至少要花十几年的时间培育下一代,然后才能威胁中原边境。”
“所以臣以为先战后和,破其主力,树我朝威信是明智之法。”
“以臣最近以来长期与蒙古交战的经验而看,蒙古诸部也是逐水而居。如果我朝大军主力后撤,蒙古铁骑南下,我军可以提前集结精锐,攻其不备。”
韩世忠的才干,赵桓是相信的。只要他不吃空饷,军队就非常能打。
他的方案与王伯龙差不多,也是外松内紧。
只要大宋不愿意驻兵四十万在塞外,跟蒙古这一仗就不可避免。
但区别是韩世忠要主动进攻,带着两支精锐野战军主动去塞外,进攻南下途中的蒙古人。
赵桓不得不问道:“那卿以为蒙古人会在何地?”
韩世忠立即手指沙盘上一片塞外疆土,斩钉截铁的说道:“必定在捕鱼儿海子这一带。”
“他们绝不会去其他地方。因为捕鱼儿海子北面还有一座姊妹湖,栲栳泺。这两座湖几乎维持了东部蒙古南下劫掠时的一切所需。”
“尤其时值冬季,湖里的水藻、芦苇和浮萍能够补充战马、牲畜为数不多的草料。湖里的河蚌、水獭、鱼鹰、水鸭、天鹅、鲤、鲫、鱼虾则支撑着蒙古人的体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