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良家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八十六章我不要你觉得(月初求月票),朕即大宋,杨氏良家子,红袖添香),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吐蕃酋长们的看法,显然不被刘锜所认同。
他就一个态度:不,我不需要!
以往中央朝廷直接管控边疆,所以鞭长莫及,对草原的势力分布并不了解。
而刘锜作为当地的实权封疆大吏,都护府就设置在西宁城内,距离湟水谷地四面八方的距离不过区区数百里。对地形地貌,部落分布都一清二楚。
哪个政权对数百里范围还没有管控能力?只要他想,在数百里外积石山下发生的一起命桉,第二天就能出现在他的桌桉上。
这里是农耕平原,只要宋军能维持住后勤补给,西宁的陇右都护府辐射管控这一带完全不在话下。
为了传达刘锜的意志,赵怀恩只能向一众吐蕃首领说道:“编户齐民是陇右都护府不容置疑的决定。西宁城距离积石山也只有寥寥数百里而已。轻骑奇袭,一日可至。即便王师步兵征讨,士兵腰间携带三日粮草,也足够将抗拒者全部碾碎。”
“诸位都是锦衣玉食的部落酋长,都要好好想想,与王师为敌的下场。是否会半夜梦中被砍了脑袋。”
赵怀恩震慑住所有人后,边厮波结则唱起了红脸,对所有人好言相劝,说道:“但诸位主动率部归附大宋,都护府也都是记得诸位功勋的。保证各位依旧能管理部落。”
“对各位的荣华富贵也不会有损害。这次编户齐民,只是统计都护府治下人口。也不会征收赋税。”
“都护府的政令中已经再三强调此内容。请各位务必将刘都护善意转告给族人。”
把羊族的首领站起来怒喝道:“大家不要信他们的花言巧语。我有确切消息,这次宋庭动用十几万步骑进军陇右,其原因就是宋朝皇帝不满河湟一带收不上赋税!他陇右都护再大,还能大过皇帝?”
其他人纷纷附和:“是这个理。这天下又不是他刘锜说了算。东京的皇帝老儿一句话,他陇右都护府还敢抗旨不遵?”
“没错。他不征税,统计人口干什么?我听说汉地,就是按人头征收苛捐杂税。”
边厮波结连忙安抚下众人激动的情绪,说道:“诸位有所不知。自圣天子登临至尊以来,大宋腹地也不再按丁征赋。”
洗纳族靠近西海,掌握着大量盐田,关切的问道:“宋国不征税,拿什么维持官员和军队?我听说宋国境内盐铁官营,官盐是国家财政支柱。是不是宋国编户齐民后,我们就得把盐田全部交出去,再也不能贩盐了?”
边厮波结坚定得摆手,高声说道:“诸位莫要激动,听我一言。这编户齐民,既不耽误大家游牧养马,也不耽误大家贩盐卖盐。反倒还有好处,所有编户齐民的百姓都可以向都护府申领良田三十亩。大宋以农耕立国,所以只征收农税,亩收一石,输官一斗。只是圣朝不收粮食,要换成银钱,每亩地征四百钱。”
“十一税?这税率倒是不高。”有部落酋长公正的发言。
而换算成四百钱,在这高原地区无疑是更加划算的。
亩征四百钱,在大宋境内某些路已经怨声载道,随着粮食丰收,粮价从徽宗朝的每石两至三贯钱,一路下跌到了每贯一石多。
如果社会继续太平下去,每石极有可能降到几百钱。
这对江南一带亩产五石、六石甚至八石的土地还好说,最多从十一税变成了八分之一,七分之一左右。
但对北方的河东、河北而言就有些难受了,他们亩收只有两三石,到时候税赋就接近三分之一了。
在高原上,粮价无疑是比大宋腹地要高的,而且在丝绸之路上,他们可以贩盐卖马,随便做点手工业产出,就能交齐田税。
这对在场的所有部落而已都是一件好事。
因为在场的各部,有一个算一个,全是没有良田沃土的游牧部落。
至于那些部族里有广袤良田的……那肯定都是大宋的良民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