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的猪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430 洪武、英示?不,孝康!,皇明皇太孙,我喜欢的猪头,红袖添香),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眼看着就是太上皇的寿诞了,这自然也就是无比重要的事情,朝野上下必须要重视这件事情。
再者就是如今大明的亲王们,现在基本上都是在应天府了。别管那些个曾经在外就藩的亲王们是如何的想法,他们现在基本上也都是认命了,他们基本上别无选择了。
作为天潢贵胄,这些个亲王们自然也就是出身高贵。尤其是曾经就藩的亲王们,他们也知道天高皇帝远的乐趣。如果有任何的可能,他们都不希望杯削藩,他们还是希望能够去封地逍遥。
只是很明显,他们现在面对的是一心想要削藩的英示皇帝。面对这一位,一些亲王就算是私下里想要摆一下皇叔的身份,可是真的要是在英示皇帝跟前,一个个的都很清楚君臣有别。
更何况英示皇帝要削藩,这些亲王们最大的依仗原本应该是洪武皇帝。可是到现在,洪武皇帝都没有任何表态,看起来不只是默认了英示皇帝的削藩,也是比较支持的。
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呢,面对英示皇帝他们都不敢说些什么。面对洪武皇帝,虽然这些亲王可能会犯些小错,但是绝对不敢在大是大非的事情上做些什么。
就算心里吐槽、不满,可是也只能乖乖的来到应天府。哪怕忧心忡忡,也只能接受。
按照老朱此前的规矩,亲王每岁朝觐,不许一时同至,这自然就算怕亲王私下串联。但是现在不是这样了,大明的宗室一个个的都是来到了应天府。
朱允煐这几天也习惯了,因为他的这些皇叔们来朝后,都要先是常服见天子,三叩头不拜。再然后,自然就是在奉天殿见面结束,朱允煐双手执大圭,亲王则换上冕服,这个时候是叙君臣礼,亲王行五拜三叩头之礼。
只有这样的仪式结束,才是换上常服,这个时候是要叙家人礼了。只不过就算是英示皇帝的皇叔,这些亲王也依然需要行四拜不叩头。朱允煐,自然是坐在正中朝南。
小小朱一本正经的坐在旁边,一个个青年、壮年的王爷爷都要给他见礼。
小朱习惯了这些,自从他十岁被封为皇太孙之后,他的那些皇叔们在朱允煐面前就是‘低一头’。而小小朱早早的就被封为皇太子,所以正式的场合,和小小朱很亲近的皇叔朱允熥,也是需要向小小朱行礼的,大家都习惯了这些。
“十叔,五叔如今在修书。”朱允煐看着蜀王朱椿,笑着说道,“侄儿曾经和皇爷爷商讨过,咱大明要修一本著作,修一部彰显国威、造福万代的大典。这件事情,侄儿想着也就是五叔和十一叔联手,方能成行。”
朱椿愣了一下,他虽然只比朱允煐年长三岁,也不算是老朱特别重视的儿子。但是这一位,此前也是和朱允煐见过,也给朱允煐留下非常不错的印象。‘蜀秀才’,这就是老朱对朱椿的称呼。
看到朱椿还在疑惑,朱允煐说道,“包括经、史、子、集,涉及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涵盖华夏数千年文明,包揽万象!”
这一下朱椿有些激动,称赞道,“陛下,如此壮举,非盛世不可为!”
“是这个理。”朱允煐也不谦虚,笑着说道,“只是这般大事,侄儿也不放心其他人。咱想着的是五叔和十一叔总揽此事,只是五叔如今还在修医术,这件事情还得十一叔多担待。”
朱椿心里自然是心动的,只是面上谦虚,“臣何德何能,安敢主持此等大事!”
“十一叔莫要谦虚,父皇在的时候,也多说十一叔博综典籍、容止都雅。再者十一叔在蜀地多年,教化蜀人、诣讲郡学,多有建树。咱大明诸王,十一叔首屈一指。”朱允煐虽然有点夸张,但是说的也是事实,“这事,皇爷爷也知道。”
这虽然有溢美之词的嫌疑,不过朱椿还是受用,他自认为绝对是贤王,他做的事情确实很多。
朱允煐开口,对朱椿说道,“若是十一叔同意了,那就让五叔主持编纂《洪武大典》,十一叔监修。其实十一叔也该明白,皇爷爷早年也曾想要编辑经史百家之言为《类要》,只是没能成行。咱们这些做儿孙的,也该了却皇爷爷心思。”
朱椿微微点头,老朱曾经想要修书,只是没有那么大的规模。当时的国力也不允许,因为那时候还要修元史、删定礼记等等一大堆事情,大明那时候可没有太多的读书人。
但是现在看起来就不需要担心这样的一些事情了,现在的大明有着足够的读书人。编纂一部巨著,大明朝现在的国力强盛,而且政治稳定,自然也就不需要担心一些事情了。
朱椿想了想,随即说道,“陛下,编纂此等巨著,想来不能只是依靠国子监、翰林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