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惊雷,谁为兖州牧?
子虚笑乌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十章 惊雷,谁为兖州牧?,三国:积粮万石,黄巾终于起义了,子虚笑乌有,红袖添香),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刘擎悟了,这也可以?
郭嘉你搁这做阅读理解呢!
反正就是赢麻了呗!
“奉孝之言,不无道理,若再叠加鲜卑大军逼境的消息,并州牧之位,非主公莫属!”戏志才附和。
“得得得,你两人一唱一和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本王是幕后操纵者!”
刘擎的话引得众人大笑,一个原本说起来是很坏的消息,经过一阵解析,竟然便成了刘擎的利好。
不得不承认,赢麻论很有水平。
……
雒阳。
董卓第二时间知道了袁绍被封为兖州牧的消息,之所以是第二时间,是因为这不是董卓自己探得的消息,而是杨彪探得的消息,他在颍川经营数年,对那里发生的一切,都了如指掌。
汝阳之事,首先会在豫州境内发酵,然后再外传。
“竖子尔敢!”
董卓果真大发雷霆,“袁绍宵小,咱的手下败将,竟敢充作州牧,岂有此理!”
董旻也在旁添油加醋:“大哥,这必然是袁隗的把戏,另立朝堂,形同篡逆,如今还敢染指他州,简直无法无天!”
“我欲派兵阻击,文和可有法子?”董卓问贾诩。
听董卓吵嚷说道了好一阵,贾诩终于被问到了。
“董公可要想好,兖州并非河内,袁绍在河内或有狼狈,然兖州之地,特别是东郡,犹未可知,袁绍出道之时,便是东郡治所濮阳县长,其对兖州熟悉的状况,并不比刘岱差。”
贾诩显然知道袁绍的出道经历,说与董卓听,将他的怒火浇灭了一半。
但董卓还有一半。
“我有上将徐荣,难道还怕区区袁绍不成!”
连董旻也跟着起哄:“区区袁绍,陈留会盟,一败涂地,大哥,拿此人何须徐荣将军出马,我去便成!”
董卓虽称不上聪明决定,但至少不蠢,当即否了董旻。
“当好你的军中侯!哪天管管你的手下,少惹些事!要劫家舍,去城外劫去!”
董卓意思就是:看好你的家,少浪一点。
贾诩似乎感受到了董卓的战意,便松了口。
“董公若一心求战,亦未尝不可,徐荣将军用兵谨慎有制,可堪当大任,若再以战败过袁绍的樊稠为先锋,袁军闻这两人,必定魂飞魄散!”
徐荣数次击败关东联军,还挫败了孙坚张邈的梁县偷袭,收复了梁县。
樊稠在河内以“一己之力”将袁绍追出了心理阴影。
“那咱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命徐荣为兖州牧,与袁绍争夺兖州!再者,并州有传言,称鲜卑大军正在草原集结,欲南下抄掠,我便趁此机会,举荐渤海王为并州牧,以抗鲜卑大军!”
董卓说罢,还打算入宫一趟,先劝说太皇太后,省得明日朝堂之上,又有分歧。
对外,董氏是自己人,要做一致行动人嘛!
……
当别人收到袁绍要做兖州牧的消息时,袁绍已经率军来到了山阳郡昌邑县,兖州治所。
在山阳郡偏西之地,水泽遍布,往西北向经济阴后,便是东郡,袁绍率军来此的目的,就是要击垮东郡太守王肱。
为此,不光袁遗集结了自己为数不多的兵马,连丁原张杨,也从济阴率军而来。
袁绍有些发怔的看着眼前的州牧印绶,此物应该由刘岱随身携带才对,为何会出现这里?
多半是黄巾杀了刘岱后缴获,再派人送至昌邑的。
不过这些都是心理活动,他自然不会将黄巾之事说出来。
“诸位听我一言!”
袁绍说话引得众人注意:“刘岱残余悉数聚于濮阳,我还听闻王肱封死了城门,濮阳城外,尚有不少兵马,而此时,黄巾军已兵至东平国,或许未有几天,东郡很可能沦陷,故我军也该抓紧行动了!”
袁遗带头喊了一声“袁使君”,随后接着道:“我听闻黄巾军在东平郡遇到了阻碍,难以前进,或许有一些县城,正在节节防御。”
“阻碍?节节防御?”
袁绍以为自己听错了,黄巾大军连刘岱都诛杀了,竟然还有抵抗的?
“可知何人阻拦?”
袁遗道:“我派出的斥候回报,与黄巾作战者的,打着‘曹’与‘刘’的旗号,依我看,乃是曹操追着黄巾,入了兖州,至于‘刘’字旗,应该就是刘岱的残余兵马。”
“曹操?当真?”袁绍诧异,自己这老友,怎么又和自己干上了。
上一次在渤海国,他便没有支持自己,后来青州黄巾奔袭渤海南皮,他又出兵助渤海王,陈留会盟,没有参加,如今青州欲取东郡,他怎么又来插一脚!
袁绍心想:该是孟德不知黄巾听从袁氏摆布所致吧!
“除了曹操,别无他人了!”袁遗肯定道。
“我原来还想,先让黄巾消耗东郡守军力量,我军再趁机取之,若黄巾有所贻误,我军却不能再等!”
袁绍心中十分清楚,当初袁隗定下要袁绍任兖州牧时,便猜测董卓会有应对措施,所以必须在董卓行动之前,雷厉风行的占据整个兖州。
一句“不能再等”,有心之人听了,便知道是在说自己,这个人就是丁原,因为一开始,袁绍就催他进兵了。
丁原领着张杨上前,抱拳行礼,心中很不是滋味。
在雒阳时,他是执金吾,与袁隗对线,虽然败了,改投袁氏,但袁隗依旧对他礼敬有加。
如今,却要被袁氏小辈颐指气使。
以丁原的年纪看袁绍,可不就是小辈。
心头感慨:“奉先啊奉先!或许,你的道路,会更好呢!”
……
(ps:求推荐票,月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